专业设置
2021-12-08
1433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一、学历、学制与招生对象
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业代码:460305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修业年限与学历:修业年限:3年(以修满规定学分为准,实行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5年)
学历:专科
二、培养目标
为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面向机械、电子、汽车、轻工、建筑、化工、食品、物流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以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工业机器人现场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周边维护维修、工业机器人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工业机器人制造、装配、调试岗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从业方向
四、核心课程
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课程的要求,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于专业课,结合学校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围绕智能制造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校企结合”、“书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1+X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
五、教学特色
1、构建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瞄准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工业机器人设备编程、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等岗位需求,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实施“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装配与调试”、“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PLC 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等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健全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工业机器人应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技能水平;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了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2、实施订单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以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致力于校企合作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开展,先后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忠旺集团、臻鼎科技控股、沈阳大族塞特维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订单教育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3、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
2021年获批辽宁省首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资格。
4、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是在紧密的校企合作环境下对在校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在已有培养计划基础上的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统筹课堂学习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形成双导师育人,分类、分方向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培养“技能卓越,素质优秀、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5、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1)校企共建辽宁省兴辽产业学院——智造产业学院
(2)校企共建企业专家工作站、企业教师工作站、企业教师实践基地、企业教师实践流动站
(3)依托辽阳先进制造技术校企联盟,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技术服务和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实现高度融合
6、“三教”改革强内涵,融合创新提质量
(1)“赋能”教师
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能力4个维度,推进“优秀新教师—合格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五阶梯成长体系,打通了教师成长通道。
一系列赋能之举,打造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培养三级教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专业带头人2名、辽宁省就业先进个人1名。
(2)“升级”教材
聚焦岗课赛证融通,开发了系列新型优质模块化教材。根据专业岗位能力发展要求,适时融入企业新规范、新工艺进行课程整合,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近三年来,开发工作手册式融通教材11本,并引入AR、VR等先进技术,实现专业教材立体化与可视化。
(3)“激活”教法
运用MR、VR、AR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教室;在实体课堂推进“企业专家进课堂”、“工作实景进课堂”等教学方法;在线上课堂开展“游戏闯关”“挑战答题”“强强PK”等学习方式……学院积极探索OBE、O2O教学模式的创新,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铺设自主学习教学路径。
7、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合作新范式
(1)引进课程,开展国际班培训
(2)开展国际对话,捕捉前沿科技
(3)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强化教师实践能力
2022年我校获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4)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影响力
2022年我校获批教育部人文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
8、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从专业、课程、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就业单位等多个层面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跟踪,通过自查、自评、用人单位评价、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形成学生成长评价报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教学质量与改进报告、专业诊断报告及用人单位跟踪评价报告。切实增强专业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参与我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参与评价、监督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专业咨询:教研室主任邵老师 电话:15102461081